環境、社會和管治(ESG),是一種對企業營運的非財務性標準。透過企業在環境(Environmental)、社會(Social)和管治(Governance)這三個範疇的不同指標,評估企業的整體營運表現。ESG項目範圍涉獵股票、債券、基金以至不同固定收益資產等,無論上市公司或企業都有責任。獲取較高ESG評級的企業,意味其營運能促進可持續發展,並為環境、社會、經濟帶來正面效益。
過往企業經營過度重視回報卻衍生出環境污染、侵害消費者權益和剝削勞工褔利等問題,為企業長遠發展帶來極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。透過ESG概念,投資者可衡量企業在環境、社會及管治有否達致平衡,從而作出更佳的投資選擇。
總括而言,企業的營運會以ESG涵蓋的三個範疇為指標,包括︰
環境(Environmental):包含能源使用管理、廢物管理、氣候風險、天然資源稀缺、污染及廢棄物等,與環境相關的內容。
社會(Social):包括勞工問題、資訊安全、產品責任、風險利益,或是員工健康與安全管理、行銷管理、資安隱私權維護等等。
管治(Governance):公司治理與行為的各種議題,像是董事會質素與成效、風險管理、商業道德、供應鏈管理等等。
市場上有不少參考企業ESG並由專業機構公佈的評級標準,其中香港品質保證局受香港恒生指數公司委託於2010年推出首項有關本港企業的ESG指數。香港品質保證局(「HKQAA」)以獨立專業評審機構的身份,採用其專研可持續發展評估及評分機制,評估約500間香港上巿公司的ESG表現。以下是該評級級別及參考的評核指標︰
可持續 | AAA, AA+, AA, AA- |
回應性 | A+, A, A- |
一般 | BBB+, BBB, BBB- |
有限度 | BB+, BB |
高風險 | BB-, B, C, D |
企業管治 | 企業操守、具爭議性的投資及其他事宜 |
人權 | 言論自由及審查、侵犯人權等 |
勞動實務 | 勞資關係、僱員健康及安全、供應鏈之童工/強制勞役情況等 |
環境 | 土地使用及多樣化生態保護、滲漏及污水處理、產品及服務之有毒或無毒廢物處理的影響等 |
公平營運實務 | 反競爭操守、行賄與貪污等 |
消費者議題 | 推廣及宣傳、生產質素及安全、客戶關係等 |
社區參與及發展 | 對地方社區的負面影響等 |
隨著投資者對社會及環境議題日益重視,在選擇投資組合時投資者會優先考慮企業在ESG的表現。因此,重視ESG的企業會有更佳的投資機遇。此外,加入環保和社會元素於企業管治中,更能防止因環境及社會問題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及風險,例如︰天災、金融危機和罷工等。更甚,ESG能有助企業突出其產品、服務及品牌形象,以提升競爭優勢。比較ESG表現較遜色的企業,普遍商業風險較高、品牌形象較差,他們較難獲取資金和維持與客人的關係。企業會因此而失去了市場機會及投資者信心,甚或至導致品牌價值萎縮。
理財仔了解到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項目是理想的投資選擇後,他進一步希望把自己儲蓄投資到一些符合該發展理念的公司上。但他對本地企業業務毫無頭緒,要請教老師。
老師介紹理財仔可參考公司ESG的評級去判斷其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程度及ESG表現。研究顯示,透過辨識、減低或管理主要風險,ESG評分高的公司的股價表現較佳,資金成本也較低。